农艺学论文_长江中下游区稻田两熟制作物氮素养
文章目录
摘要
Abstract
第1章 引言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
1.2 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
1.2.1 氮素运筹对作物的生理生态效应
1.2.2 长江流域轮作制
1.2.3 气候变化潜在影响
1.2.4 模型发展与应用
1.3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
1.3.1 研究目标
1.3.2 研究区域概况
1.3.3 主要研究内容
1.3.4 技术路线
第2章 氮素运筹下小麦-水稻轮作作物生理生态响应
2.1 材料与方法
2.1.1 试验材料
2.1.2 试验方案
2.1.3 测定项目与方法
2.1.4 相关概念
2.1.5 统计分析
2.2 结果与分析
2.2.1 氮素运筹对小麦-水稻轮作作物产量及构成的影响
2.2.2 氮素运筹对小麦-水稻轮作作物品质的影响
2.2.3 氮素运筹对小麦-水稻轮作作物氮盈余与利用效率的影响
2.2.4 氮素运筹下小麦-水稻轮作制作物生理形态特征
2.2.5 氮素运筹下小麦-水稻土壤肥力变异
2.3 讨论
第3章 氮素运筹下油菜-水稻轮作作物生理生态效应
3.1 材料与方法
3.1.1 试验材料
3.1.2 试验方案
3.1.3 测定项目与方法
3.1.4 相关概念
3.1.5 统计分析
3.2 结果与分析
3.2.1 氮素运筹对油菜-水稻轮作作物产量及构成的影响
3.2.2 氮素运筹对油菜-水稻轮作作物品质的影响
3.2.3 氮素运筹对油菜-水稻轮作作物氮盈余与利用效率的影响
3.2.4 氮素运筹下油菜-水稻轮作制作物生理形态特征
3.2.5 氮素运筹下油菜-水稻土壤肥力变异
3.3 讨论
第4章 氮素运筹下早稻-晚稻作物生理生态效应
4.1 材料与方法
4.1.1 试验材料
4.1.2 试验方案
4.1.3 测定项目与方法
4.1.4 相关概念
4.1.5 统计分析
4.2 结果与分析
4.2.1 氮素运筹对早稻-晚稻轮作作物产量及构成的影响
4.2.2 氮素运筹对早稻-晚稻轮作作物品质的影响
4.2.3 氮素运筹对早稻-晚稻轮作作物氮盈余与利用效率的影响
4.2.4 氮素运筹下早稻-晚稻轮作制作物生理形态特征
4.2.5 氮素运筹下早稻-晚稻土壤肥力变异
4.3 讨论
第5章 3种两熟制作物氮素运筹模式综合评价
5.1 材料与方法
5.1.1 试验方案
5.1.2 评价体系建立
5.2 结果与讨论
5.2.1 数据标准化
5.2.2 3种两熟制下氮素运筹比较分析
5.2.3 3种两熟制下各氮素运筹下经济效益综合评价
5.3 小结
第6章 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小麦-水稻轮作生产的影响及适应策略
6.1 材料与方法
6.1.1 研究区域概况
6.1.2 模型概述
6.1.3 模型数据库组建
6.1.4 模型校正、验证与预测
6.1.5 统计分析
6.1.6 相关概念
6.2 结果
6.2.1 小麦-水稻两熟制作物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及模拟精度
6.2.2 未来气候情景下小麦-水稻轮作作物产量变化
6.2.3 未来气候情景下小麦-水稻轮作作物ANCE变化
6.2.4 未来气候情景下小麦-水稻轮作中水溶性氮损失变化
6.2.5 未来气候情景下小麦-水稻轮作N_2O排放变化
6.3 讨论
6.3.1 模型性能
6.3.2 氮损失
6.3.3 气候变化与综合适应策略
